軟體簡介:
語 言:中文發音
字 幕:中文字幕
片長時間:118分鐘
黃土水是日治時期台灣最重要的雕塑家,也是第一個以作品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的台籍藝術家。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黃土水的一生致力於台灣風土之美的發揚,
也期待台灣進入一個進步開化的現代化社會,其代表性的作品:〔甘露水〕、〔釋迦出山〕、〔水牛群像〕,
已成台灣最重要的文化資產,列名文建會「國寶」的指定名單內,值得大家一起來認識。
講綱內容:
■黃土水與新美術運動
日人在治台初期所推廣的新式教育與近代文明,在治台的二十餘年後,開始在新一代的年輕人身上逐步展露,
所謂的「新美術運動」,正是針對著原有的舊式文人水墨的改革而展開。
黃土水(1895- 1930)是台灣「新美術運動」黎明期最閃亮的一顆巨星,其短促的三十六歲生命,為台灣近代美術的展開,
譜下最美麗的序曲。出生於一八九五年,亦即日人治台同一年的黃土水,一九一四年畢業於台北國語學校
(後改為師範學校,簡稱北師),旋即以優異的美術天分,獲當時北師校長隈本繁吉推薦,進入東京美術學校
(簡稱東美)深造,成為台灣第一批留日美術學生。和其同時赴日學習美術的,尚有同為北師畢業的劉錦堂
(1894-1937,後改名王悅之)及張秋海(1898-1988)等人。之後,後繼者眾,台北師範和東京美術學校成為培養台灣美術家
最重要的搖籃。
黃土水在東美刻苦自勵的學習生活,成為台灣美術史上的一段佳話。一九二○年,亦即黃氏自東美木雕科畢業的同一年,
他以一件【蕃童】雕刻入選日本最高美術權威的「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轟動全台。之後又連續多次入選,
其中以一九二一年的【甘露水】最具代表性。
這件以大理石雕成的等身人像,深受西方古典寫實手法,尤其羅丹(Anguses Rodin,1840-1917)風格的影響。
不過,作者巧妙地掌握了東方女性勻稱圓潤的軀體特質,雙手自然下垂,向外攤開,雙腳合攏,稍作交叉,臉部微微上仰,
迎向天際,一副自信而舒緩的模樣,立於一個圓形如蚌殼的底座之上,令人聯想起西方文藝復興前期藝術家波提且利
Sandro Botticeili,1445-1510)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
從地中海中浮現的美神維納斯,飄動的秀髮,修長的體態,愉快地接受風神、花神的祝福。畫幅飛揚著異教的色彩、人類的想像,
象徵著中古基督教文明桎梏的鬆動,標示著人文思想為主流的文藝復興時代之來臨。黃土水是否深受此作的啟發,不得而知,
但【甘露水】在台灣美術史上,顯露了【維納斯的誕生】一般重要的時代意義,則無可懷疑。【甘露水】是台灣美神的誕生,
台灣美術從之前文人的戲墨、民間的實用,轉而為一種心靈的深刻展現。「甘露水」原是觀音大士淨瓶中點化人間的聖水,
新時代的美術亦將如「甘露水」般地滋潤台灣人民枯竭乾澀的心靈。【甘露水】作為台灣美神的誕生,並非論者的牽強附會,
此作一個更為本土的名稱──【蛤仔精】,就直接印證那圓形的底部,確是一個海中的蚌殼。
黃土水的天分,展露在更多小型卻充滿泥土味道的台灣動物塑像上,而他為艋舺龍山寺精雕的【釋迦立像】,正和溫雅的
【甘露水】女神兩相映照,堅毅、自持、刻苦、凝定的男神,幾乎是台灣人文精神的典範。
黃土水辭世之作是其著名的【水牛群像】(原名【南國】),以五條水牛、三位牧童所構成的台灣農村景象,理想的塑造了
故鄉田園牧歌!
黃土水不世出的才華,鮮明地標示了台灣新美術運動的序幕,卻也讓後繼者有著難以踵繼超越的重擔,雕刻成為此後台灣美術
最為貧弱的一環。除少年早逝的黃清埕外,陳夏雨、蒲添生是日治後期少數可以提及的名家。
黃土水對台灣新美術運動的影響,激勵的意義多於實質的引導,真正作為新美術運動導師型的人物,是日人石川欽一郎(1871-1945)。
講師介紹:
曾任: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委員、諮詢委員
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諮詢委員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審議委員
台北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高雄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備處主任、藝術中心主任
行政院文建會古物審議委員會委員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文史類評鑑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