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簡介:
紀錄片:世界遺產在中國高清系列 第21-25集 武夷山 秦始皇陵 (上中下)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5DVD合成一DVD9,此片售價250元)
第21集 武夷山
第22集 秦始皇陵 (上)
第23集 秦始皇陵 (中)
第24集 秦始皇陵 (下)
第25集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資料內容:
“每一處遺產都是唯一的。像古羅馬競技場,不是在意大利才有這么一個競技場,而是
全世界就一個古羅馬競技場。中國的長城、都江堰、黃山、昆曲……也同樣是世界唯一的。
我們的影片就是努力用心地去詮釋這些物質形象背后那不可復制的‘唯一’的緣由,和它
從歷史中一路走來的曲折經歷。”
清流澎湃灌川西,都江堰—青城山,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高山峽谷走江流,三江並流,2003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赤壁丹巖入佳境,武夷山,199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泠泠七炫聽松風,古琴,2004年被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2009年5月4日,中央電視臺高清頻道將推出歷時7年拍攝的38集高清係列紀錄片《世界
遺產在中國》。五千年文明積淀,中國33處舉世矚目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人類口述
和非物質遺產得以全面展現。據中央電視臺副臺長高峰在6月6日該片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像該片這樣用高清技術全景式、成係列地反映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國家自然、文
化遺產和人類口述非物質遺產,在中國紀錄片歷史上是第一次。
以社會責任構建 展現中華文明“唯一”魅力
“每一處遺產都是唯一的。”這是《世界遺產在中國》總制片人、總導演關暉7年來向所有
人介紹該片時的固定開場白,“世界遺產的存在始終是作用于人類生存環境和精神生活的
重要元素。”
《世界遺產在中國》共33部、38集(其中有些節目是上下集),內容涉及國內頂級水準
的自然和人文景觀33處,包括九寨溝等4處自然遺產,泰山等4處文化和自然遺產,昆曲
等3處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麗江古城等22處文化遺產。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璀璨的風景資源。因此,
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
分。1985年12月12日,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99 年10月29日,
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自從1986年中國政府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
項目以來,截止到2007年年底,我國已先後有39處遺產地和遺產項目被列入聯合國《世界
遺產名錄》,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遺產大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的崛起,不僅是經濟的蓬勃發展,同
時也表現為文化軟實力的大幅度提升。高峰在該片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
的實踐已經證明,一個國家要想發展,一個民族要想進步,必須從全球戰略格局的角度,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中國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在同世界
文化的互動中展示中華文明獨有的魅力;中國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在同各國文化的交流
學習中不斷吸取豐富的養分發揚光大;中國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在參與國際軟實力的競
爭中給世界以積極持久的影響。中國文化要走出去,首先要拿出有競爭力的作品。歷經7
年拍攝制作的大型係列紀錄片《世界遺產在中國》,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世界遺產在中國》于奧運前播出,對于中國世界遺產無疑起到巨大的宣傳作用,通過對
33處中國世界遺產多層次多角度的紀錄,觀眾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這些自然和人文景觀。
主創人員更希望能借此深入地推動遺產的保護工作。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各種自然
文化景觀的保護意識有所提高,但是在遊覽中仍然時有發生不規范的行為。這些行為瑕疵
給遺產地造成了或大或小的破壞,有些破壞已經成為不可修復的缺憾。如何更好地保護中
國的世界遺產,保護中國的風景名勝,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國際團隊 特色品味決定吸引力
“社會認知、藝術欣賞、文化傳承、影像資料、市場經濟的統一,是衡量一部紀錄片好的
標準。”高峰認為,培育紀錄片市場,首要的一點,是要練好內功,拿出有品位、有水準、
有市場號召力的作品。在這方面,制作《世界遺產在中國》團隊集合了中國各個相關領域
的專家,以國際化的視角,對中國的自然文化和人類口述非物質遺產進行了一次最具權威
性、係統性、科學性的介紹與詮釋。為了保證影片質量,制作方投入了相當于拍攝一部30
集左右電視劇的資金規模。同時,還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的國內外紀錄片創作人員,如在拍
攝九寨溝時,導演是日本人,副導演是韓國人和中國人,攝影是新加坡人;採用世界上最
先進的高清(HD)制作技術;運用航空拍攝、水下攝影等多種特殊拍攝手段。在創作過程
中,團隊始終瞄準世界紀錄片制作的最前沿,注重抓好作品的思想性,突出影片的觀賞性
,保證技術的先進性。近200人的創作團隊歷經7年拍攝制作,總行程10萬公裏,採訪專家
學者300余人,拍攝素材5萬分鐘。
這個項目成為了中國紀錄片史上制作時間跨度最長、制作規模最宏大的一次創作活動。
市場化方式推進 探索紀錄片商業運營模式
在2001年至今的時間裏,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基礎建設等多方面均實現了巨大的
發展進步。其中,影視行業在進入產業化發展道路以來,商業電影、商業電視劇,在數量
和質量上都不斷有新的突破。在文化傳播領域,紀錄片作為重要的媒介手段無疑是表達方
式最直接、最真實的藝術形式之一。但是,高峰指出,目前國內的紀錄片市場還很不成熟,
現在的狀況是制作隊伍龐大,卻缺乏一支做市場的專業團隊和一套完整的制度。在中國以
紀錄片作為主營業務的機構鳳毛麟角,中國紀錄片無論在理念上、制作上,還是在營銷策
劃、市場培育等各個環節,都需要與世界接軌。
《世界遺產在中國》是紀錄片商業運營模式的一次探索,該片成為由商業投資和公司化運
作而最終將出現在國際市場上的一個內容產品。總制片人、總導演關暉介紹說,從立項到
進入制作,再到播出、發行面世,該片始終堅持以規范的商業化方式進行項目運作和推進,
總投資達到2660萬元人民幣,採用很多先進的技術手段,與國外的各類專業機構合作,用
國際性的解讀方式,來撬動國內國際市場。
該係列紀錄片由中央電視臺新影制作中心與北京元純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國
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及各地方政府和遺產管理機構
,對影片的拍攝給予了積極有力的支持。據悉,影片在央視播出同時,同名圖書與紀錄片
將同步上市;其DVD產品配合全球的電視播映,在全球同步發行。